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炒股配资软件平台_实盘配资炒股_股票配资平台app > 炒股配资软件平台 >
当前配资查询平台,广东省正以推进“头号工程”的力度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并把城镇建设作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头号工程,头号力度。面对如何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这道必答题,大江镇紧扣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、市委“365”竞标争先体系,以及县委“138”工作部署要求,结合自身实际,以“产业兴镇,品牌强镇”作为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总抓手,着力打造红色革命老区镇和发展绿色生态、红色文旅、特色农产“三色”资源经济,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三大建设,三笔三绘推进镇村同建、同治、同美,共同缔造高山平湖、诗画大江。
●梁晓珺
文旅融合
用红色文化铺染发展底色
高山平湖,诗画大江。即使在寒冬之时,大江镇依然游人如织,生机勃勃,时时处处涵养着高质量发展的生机。
大江镇是广东省的革命老区镇,更是新兴县重要的生态涵养区、南部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保护区。“江河之恋·蜜豆初启”风貌带、大江镇党建主题公园、合河水库精神展示馆、大江镇鲤鱼山森林公园……一砖一瓦都是文化,山山水水皆有故事。
如何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,转化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,是大江镇近年来的重要课题。乘着“百千万工程”发展的东风,大江充分利用文化与旅游双向奔赴关系,实现了用文化更新革命老区镇、用文化激活经济、用文化带动乡村的多重功能,真正将“软文化”打造为“硬实力”,不失为“百千万工程”中的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实践样本。
大江镇党委书记陈媛程告诉笔者,为在城镇特色化发展中突围而出,大江镇积极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,构建“农+旅”融合发展文旅发展模式,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县级重点项目“江河之恋·蜜豆初启”风貌带建设,连片打造3.2万平方米的大江镇党建主题公园,将大江革命史迹、合河水库精神展示馆和生态农业景观串珠成链,衔接“合河—大塘—平岗—合河水库”区域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项目,让红色文化资源焕发新机,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。
革命老区镇在发展,红色文化资源也在持续生长。
徜徉在大江,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民居、院落被活化改造为新的空间,民宿、客栈、茶室各具特色,但无一例外,它们都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,且流淌着生动的、鲜活的、原生态的群众生活样态。
变“客流量”为“客留量”,打造精品民宿是大江镇党委抢抓“百千万工程”发展机遇,立足地域特色优势,在党建引领农舍经济上先试先行的生动缩影。
让绿水青山与文化传承流金淌银,大江镇推动村集体以水汶表村、大塘山庄为试点,通过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盘活闲置农屋,联农带农打造集餐饮、住宿、休闲、文娱等于一体的红色民宿经济带,让“空心村”变身“聚宝盆”。
眼下,位于大江镇平岗社区石上岗村的百亩梅花正竞相开放。每年12月前后,正是大江梅花盛开的大好时节,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赏梅观花打卡,晚上入住镇内民宿,尝尝当地农家乐,惬意满满。“这里仿佛是梅花的海洋,简直太美了。”在日前举办的以“梅开迎五福·助力百千万”为主题的“2023新兴大江镇梅花旅游季暨农文旅产业发展大会”,来自广州的游客小苏拿着相机,在梅花前不停地拍照。他说,周末专程开车带孩子来这里看梅花,回归自然,享受难得的放松。
提档升级
绿美建设为大江“美颜”
如果说“红色”是大江的精神底色,那么“绿色”就是大江的发展底色。
步入大江镇,一幅山清水秀、村美人和的画卷映入眼帘,家家户户庭院整洁、盆景摆放有序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……小村庄折射大变化。为奋力书写新兴县高质量发展“绿美答卷”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,大江镇立足一脉青山,紧扣“高山平湖诗画大江”的目标定位,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生态绿”,大力构建以生态为基础、文化为底蕴、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,生动演绎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大江经验。

大江镇党委充分发挥“两个作用”,通过活用党员积分制管理,因地制宜设置党员责任岗、党员先锋岗,推动380名党员干部在绿美大江生态建设行动中主动亮身份、当先锋,带动2000多名群众广泛开展“四小园建设”、植树造林、名木古树保护大行动等志愿服务。
种下青山亦不忘绿水。大江镇结合河长制,加大镇域污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力度,对镇村15个污水池实施老旧管网清淤修复,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。全面推行河长制,开展常态化巡河,河道水质检测结果一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。
青山绿水,瓜果飘香。大江精心呵护“生态美”,还要吃上“生态饭”,依托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,发展农旅产业,致力于绿色产业量质齐升,实现“点绿成金”。
近年来,大江镇持续激发政企合作的“磁吸”作用,坚持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原则,强化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,加强政策保障和质量监管,着力打造“大江优品汇”区域品牌——
做优“一粒豆”。以大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,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深度合作,全镇大豆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,年产量达330吨,年产值达200多万元。平岗社区获评省级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大豆专业村、“大江豆豉”被列入了新兴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、荣获2023年广东省农产品品牌最高奖“红荔奖”优秀等次,真正打响大江“豆”品牌。
养好“一条鱼”。利用该镇丰富的水资源,做大做强生态渔业。大力推动黑鱼孵化基地建设,引进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黑鱼孵化项目,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。目前全镇共有清水鱼养殖户6户,实现清水鱼年产量250余吨、总产值达700万元,让清水鱼成为农户“致富鱼”。
种好“两棵树”。大力发展油茶、青梅等特色农产品,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。建成省级青梅“一乡一品”种植基地,全镇油茶种植面积约2000亩,每亩可榨茶籽油约45公斤,年总产量90吨左右,青梅种植面积达4300多亩,亩产可达1000公斤,年总产量达4300吨,带动农户每年增收约1万元。
数据显示,大江镇2023年1—10月完成税收收入178万元,完成财政收入48万元,完成了收入基数150%。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,引进项目投资额累计1850万元,引进项目开工率达100%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金额1300万元,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644万元,增长98.17%。
生态“颜值”变成经济“价值”,绿水青山变成农民致富“靠山”。届时,大江镇这张新的“生态名片”将越擦越亮。
撬动资源
凝聚合力补短板强实力
课堂上,一张张新课桌承载孩子的梦想;夜幕里,一盏盏路灯照亮村民的回家路……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新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大江镇发生。
陈媛程指出,“百千万工程”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。走好这盘大棋,落子需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,多举措强化要素保障。
2023年开局以来,大江镇充分发挥党委、政府引领作用,加强顶层设计,积极探索多种可能,率先在全市开展首个“贯彻‘百千万工程’ 我的家乡我建设”活动,实施“四个一”工作机制,通过“建立一套体系、开展一系列宣传评比、落地一批项目、制定一份村规民约”,创新机制模式,广泛搭建平台,形成人人关心支持、全社会共同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良好氛围,努力打造产业兴旺、环境优美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,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大江镇合河村党总支书记、宣讲队成员刘新球充当政策“传声筒”,他表示,希望大家踊跃参加“贯彻‘百千万工程’ 我的家乡我建设”系列活动,为建设好大江镇出一份力,将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好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……像这样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宣讲活动,正在大江不断涌现。该镇坚持以群众路线实施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动员广大群众成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见证者、参与者与受益者,有效地将群众力量转化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动能。
更多乡土人才参与到大江镇“百千万工程”中。该镇还充分调动群众、乡贤建设家乡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大力推行“政府牵头项目、村里筹资筹劳、村民投工出力”模式,鼓励支持各村村民主动开展村道建设、自来水工程、污水设施管护等“补短板”项目,如大塘村委坪田村村民自筹小广场、文化楼建设资金30多万元,合河村委丹竹仔村村道建设目前筹资约5万元等。截至目前配资查询平台,共开展各类工程项目23个,正在洽谈项目6个,筹集项目资金70余万元,村民义务出工800余人次,项目建设稳步推进,让农民群众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大舞台上“唱主角”。